新闻中心

星空体育怎么下载:一文读懂歼 - 10 “猛龙” 全系列飞机

来源:星空体育怎么下载    发布时间:2025-05-21 14:09:25
星空体育客服电话:

  歼 - 10 战斗机(英文名:J - 10/F - 10,绰号:猛龙)作为中国自主研制的高性能、多用途、全天候第四代战斗机,在中国航空史上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中国空军赋予其编号为歼 - 10,对外称 J - 10。它由中国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和成都飞机工业集团公司专为中国人民空军研制。在当时的背景下,其大多数都用在取代歼 - 7 战斗机,具备执行防空、制空和攻击等多种复杂作战任务的能力。作为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种第四代战斗机,歼 - 10 已成为中国空军八一(BaYi,英语 1st August)特技飞行表演队的表演机,不仅展现了其卓越的飞行性能,也彰显了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成就。

  空军编号为歼十,航空行业编号为歼 10,字母代号均统一为 J10。这种编号体系在空军及航空行业内形成了明确的标识,方便对该机型来管理、识别与技术交流等工作。

  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承担了歼 - 10 战斗机的设计工作,凭借其深厚的技术积累与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为歼 - 10 打造了先进的设计的具体方案。成都飞机工业集团公司则负责制造和生产,通过其先进的生产的基本工艺与严格的质量管控,将设计蓝图转化为性能卓越的战斗机,二者紧密协作,共同铸就了歼 - 10 的诞生。

  20 世纪 80 年代初,在国际形势变化及国内国防需求提升的背景下,主席等国家领导人高瞻远瞩,提出研制一种新型歼击机(以下简称新歼)的战略决策。1982 年 1 月,空军正式请示开展新歼的研制工作,这一请示迅速得到了国务院、的批准,为项目的启动奠定了坚实基础。1982 年 2 月,国防工业办公室于北京召开新歼研制首次会议,此次会议规格极高,当时的总参谋部装备部、空军、海军航空等多个行业的代表齐聚一堂。会上明白准确地提出新歼的主要空战性能应超越当时正在研制的歼 - 8Ⅱ(见本手册对歼 - 8B 的介绍),并接近美国的 F - 16 战斗机(本手册另有详述),且应成为我军 20 世纪 90 年代主要的歼击机之一。然而,随着对空战理解的加深和技术发展的推动,空军在 1984 年 1 月重新调整了战术技术指标,对新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年 2 月,航空工业部召开重要会议,针对常规布局(正常布局)、鸭式布局和变后掠翼布局 3 种方案展开深入讨论。经过充分的技术论证与分析,最终选定了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提出的鸭式布局方案。1984 年 5 月 6 日,国防科工委和国家计委决定将新歼研制的总体单位定点在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和成都飞机制造厂(今成都飞机工业集团公司);同年 6 月,国防科工委进一步确定了对新歼研制的总要求,为项目的推进指明了方向。1986 年 1 月,国务院、正式批准了新歼研制项目,并将其定名为 “十号工程”,列为国家重大专项,这标志着歼 - 10 项目进入全方面实施阶段。同年 7 月,国防科工委任命王昂为新歼研制行政总指挥,任命宋文骢为飞机总设计师,组建了强有力的项目领导团队。

  1987 年 6 月,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经过艰苦努力,完成了初步设计,为后续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1991 年,全金属样机成功制造完成,这是歼 - 10 研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1993 年 6 月,详细初步设计完成,并冻结了飞机的技术状态,确保了研制工作的稳定性与连贯性。在研制阶段,共制造了 6 架原型机,其中 02 架机专门用于静力 / 疲劳试验机体,为飞机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提供了重要保障。首架原型机(01 架机)于 1997 年 5 月 31 日完成总装,同年 6 月 2 日举行了隆重的下线 日,首架原型机由试飞员雷强驾驶,在成都飞机工业集团公司的机场完成了持续 18min 的首飞,这一历史性的时刻宣告了歼 - 10 的成功首飞,极大地振奋了中国航空工业的士气。1999 年 12 月,原型机开始转场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开展设计定型试飞,通过大量严格的试飞测试,一直在优化飞机性能。2003 年 2 月,0 批 4 架飞机领先交付部队试用,收集部队实际使用反馈。2004 年 4 月 15 日,完成了全部定型试飞工作,并通过设计定型审查。该机的定型试飞创造了我国军用飞机研制史上试飞架次和时数最多、试飞强度最高、试飞包线最大、机上测试参数和地面监控参数最多、武器实弹投射种类和数量最多等多项纪录,充分展示了其研制的高难度与高质量。

  歼 - 10 飞机总设计师宋文骢主导设计。其设计与研制情况是整个歼 - 10 系列的基础版本。

  2006 年 12 月 29 日,新华社和中央电视台受命公布了歼 - 10 战斗机已成建制列装我军空军部队的消息,这标志着歼 - 10 郑重进入部队服役,形成战斗力。2007 年 1 月 5 日,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按照适度公开的原则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了歼 - 10 飞机的模型和一些相关信息,进一步向公众展示了这款先进战机。2007 年 2 月 27 日,“歼十飞机工程” 获得 2006 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这是对其研制工作的高度认可。2008 年 11 月,空军列装的歼 - 10 飞机首次参加了珠海航展,并进行了精彩的飞行表演,向国内外展示了其卓越性能。2009 年 11 月,在空军建军 60 周年的庆祝活动中,歼 - 10 飞机又在北京沙河机场进行了公开的飞行表演,再次成为焦点。

  后续还发展出了战机歼 - 10A、歼 - 10B、歼 - 10C、歼 - 10CE,教练机歼 - 10S,表演机歼 - 10AY、歼 - 10SY、歼 - 10SY 等型号 。2017 年 7 月 30 日,在朱日和阅兵中,歼-10C 首次公开亮相。其采用更为先进的有源相控阵雷达,探测距离和抗干扰能力大幅度提高,达到了同时代战斗机的领先水平,逐步提升了歼 - 10 系列的作战能力。

  歼 - 10 采用鸭式布局、机腹进气和单垂尾的设计,在研制初期就确定了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先进气动布局、电传飞控系统、航电系统等四大关键技术,经过不懈努力,在研制过程中这些关键技术均一一得到突破。全机机载成品中新成品比例超过了 50%,充分展示了其设计的先进性与创新性。在飞控系统模块设计中,由于前期地面仿真试验和试飞员培训工作做得极为充分,该机在首飞时直接采用了纵向静不稳定构型,并且在工程研制阶段从未因飞控系统故障引发事故。同时,在研制全过程贯彻了高标准的设计、制造、试验和试飞要求,实施全面的项目管理,严格执行质量安全控制程序,确保了研制安全,使该机在工程研制阶段从未发生等级事故。

  机身:采用全金属半硬壳式结构,这种结构及形式在保证机身强度的同时,有效减轻了重量。后机身下部设有舱门,采用 “钻山洞” 方式拆装发动机,方便发动机的维护与更换。后机身两侧各装有 1 个减速板,用于飞机在降落等情况下的减速操作。

  机翼:采用大后掠三角形中单翼设计。每侧机翼前缘外侧有一段机动襟翼,可在飞行过程中根据不同飞行状态做调整,提升飞机的机动性能。每侧机翼后缘有两段升降副翼,由复合材料制成,不仅减轻了重量,还具备良好的强度与韧性。

  前翼:为大后掠全动式鸭翼,翼面由复合材料制成,转轴由钛合金制成。这种设计使鸭翼在具备良好气动性能的同时,保证了结构强度,有效提升了飞机的整体机动性与敏捷性。

  尾翼:垂尾高度较大,前缘有较大的后掠角,由复合材料制成。后机身两侧的尾撑下部各有 1 个腹鳍,增加飞机在大迎角状态下的可操控性,保障飞行安全。

  起落架:采取了液压收放的前三点起落架。主起落架为单轮,前起落架为双轮。主起落架为连接到机身的外八字起落架,向内向前收起;前起落架向后收起。主轮带有电子防滑刹车装置,可有效控制飞机降落时的滑行速度;前轮可操纵转向,便于飞机在地面的移动与操作。

  动力装置:最初配备 1 台进口的大推力涡扇发动机,如 AL - 31FN 型发动机 。中国始终致力于国产发动机的研发,经过长期努力,后来涡扇 - 10B 发动机成功装备到歼 - 10C 战机上,实现了歼 10 战机全面国产化。涡扇 - 10B 发动机是中国第三代加强版涡扇发动机,由中国 606 研究所研制,推力达 14000 公斤以上,推比达 8.1 以上,全寿命达 4000 小时之后 。采用带有可调节水平斜板的机腹进气道和收敛 / 扩散尾喷管,优化了发动机的进气与排气效率,提升了发动机性能。

  座舱:为空调增压座舱,采用整体圆弧风挡,视野良好。座舱盖向后向上打开,方便飞行员进出。采用国产零 / 零弹射座椅,穿盖弹射,在紧急状况下可有效保障飞行员的生命安全。

  飞控:装备三轴四余度数字式电传飞控系统,带有双余度的模拟式系统用于备份,极大地提高了飞控系统的可靠性。在多种外挂构型下都具有一级飞行品质,保证了飞机在不同挂载状态下的飞行性能。

  机电:装有 2 套液压系统,为飞机的飞行控制、起落架收放等提供动力支持。电源系统的核心是 1 台大功率的交流发电机,保障飞机各系统的电力供应。配备应急动力装置,在紧急状况下可提供应急电力。有增压系统和空调系统,保证座舱内的舒适环境;还配备有机载制氧系统,满足飞行员在高空飞行时的氧气需求。

  航电:采用联合式系统,通过国军标 289A(GJB289A)数据总线建立系统级互连,实现各航电设备之间的高效数据传输与协同工作。装有数据传输系统和多部通信电台、多功能脉冲多普勒雷达、雷达告警接收机、主动干扰机、箔条 / 曳光弹投放装置、敌我识别装置、惯性导航系统等多种设备。其中,通信系统不仅可满足自主作战需要,也可满足地面指挥引导需要,地面指挥所能直接控制机上的雷达开机。采用握杆操纵控制的 “玻璃座舱”,装有 1 台折射光学平视显示器、正前方控制板、3 台下视显示器和少量备份的机电仪表,为飞行员提供清晰、全面的飞行信息。飞行员配备头盔瞄准具,提升空战中的瞄准与攻击能力。当燃油总量降至略高于返航所需油量时,机上系统可向飞行员发出告警,并自动引导飞机返回基地或备降机场。机上还装有任务记录系统,方便对飞行任务进行记录与分析。

  武器:机腹装有 1 门 23 - 3 型双管 23mm 航炮,可用于近距离空战。共有 11 个外挂点,其中机腹中线 个、机腹两侧各串列 2 个、翼下 6 个。机腹中线挂点和翼下最内侧挂点均可挂副油箱,以增加飞机的航程。可使用 “闪电” 10(SD10)中距空空导弹、半主动雷达制导的空空导弹和近距空空导弹,具备超视距空战与近距格斗能力。对地攻击时可使用制导炸弹、普通炸弹、子母炸弹、反跑道炸弹和火箭弹发射器等多种武器,攻击能力强大。随技术发展,其搭载的机载武器一直在升级改进,如中远距空空导弹从采用半主动雷达制导的霹雳 11,发展到具备发射后不管能力的霹雳 12,再到射程更远的霹雳 15 ,逐步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近距格斗导弹也从霹雳 8,升级到采用红外成像制导的霹雳 10 ,逐步提升了歼 - 10 在近距空战中的优势。

  歼 - 10A是以歼 - 10 为基础改进而来的型号。它着重对雷达、电子战以及武器系统来进行升级,极大提升了战机的作战能力。在空战方面,歼 - 10A 具备发射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的能力,超视距空战实力得以增强,能够在更远距离上精准锁定并攻击敌机。在空面作战中,经过改进的武器系统使其对地攻击能力明显提升,可搭载多种空地武器,打击范围和效果都得到优化。从综合作战效能来看,歼 - 10A 与美国 F-16、法国幻影 2000 等典型三代机处于相当水平 。

  歼 - 10S即双座战斗 / 教练型,总设计师为杨伟。首架原型机于 2003 年 12 月成功首飞,2005 年通过设计定型。

  该型机主要将单座布局改为串列双座,同时增加了 1 套座舱环控系统,对飞控、航电等多个系统来进行了升级和适应性改进。

  经过改进后,双座型不仅仅具备与单座型相当的作战能力,还兼具教练功能,为培养优秀飞行员提供了有力支持。由于较好地继承了单座型研制的技术基础,因此双座机的研制过程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顺利。

  歼 - 10B飞机是在歼 - 10 基础上深度优化的新型多用途单座、单发战斗机,在诸多方面取得了显著突破,作战能力实现了质的飞跃。歼 - 10B 换装为先进的无源相控阵雷达(PESA)。

  这种雷达通过电子扫描技术,能快速、精准地探测目标,大幅度的提高了探测距离与多目标跟踪能力。相比传统雷达,其搜索范围更广,可同时追踪多个目标,为飞行员提供更全面的战场态势感知。采用了更为先进的 DSI(蚌式进气道)技术。DSI 进气道通过取消传统进气道的附面层隔道,降低了飞机的重量与雷达反射面积,同时提高了进气效率,改善了飞机在高速飞行时的性能,使飞机在不同飞行状态下都能保持良好的机动性。

  歼 - 10C飞机歼-10系列飞机的终极改型的全天候、单发、单座、多用途三代 + 战斗机(Third Generation Plus Fighter),它集多项卓越性能于一身。在体系作战方面,歼 10C 具备强大的体系协同作战能力,能够与其他作战平台紧密配合,融入现代化作战体系,实现信息共享与战术协同,大幅度的提高整体作战效能。

  在空战能力上,它尤为突出。在强电磁对抗环境下,凭借先进航电系统和火控技术,歼 10C 有着先进的超视距多目标攻击能力,可在复杂电磁干扰中精准锁定多个敌方目标,并实施高效打击,制空权争夺中占得先机。同时,其在中低空机动格斗性能优良,能凭借灵活的机动性与敌方战机展开近身较量,配合优秀的超音速飞行能力,无论是快速接敌还是摆脱追击,都能游刃有余。

  歼 - 10C 的战术执行能力同样可圈可点。它具备短距起降能力,这一特性使其对战机场地条件要求降低,能在更多复杂环境下迅速投入战斗。大作战半径与长航程则赋予其更远的作战覆盖范围,配合空中受油能力,可进一步拓展作战范围,执行远距离作战任务。

  此外,歼-10C 装备了先进的综合化航空电子系统,该系统集成度高、功能强大,实现了各航电设备的高效协同工作,为飞行员提供全面、准确的战场态势信息。武器系统也是其一大亮点,外挂武器能力强,可挂载多种先进空空导弹、空地导弹、精确制导炸弹等武器,具备多模式对地精确打击能力,无论是对敌方地面军事设施、装甲集群,还是海上目标,都能实施精准且致命的打击,是中国空军执行多样化任务的有力武器。

Copyright © 2012-2022 星空体育怎么下载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星空体育怎么下载 | 星空体育客服电话 |